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用的都是命令式的口吻,要求孩子做这做那。随着二胎政策开放,与孩子沟通问题愈发严峻:生一胎的没有经验,不懂与孩子沟通方法,想孩子不闹腾,直接甩手机、平板给他们玩;生二胎的,与老大缺少沟通,老大嫉妒了,觉得父母只会围着弟妹转,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,开始顶撞甚至辱骂父母!那么如何在日常教育上解决这个问题呢?保定心理咨询的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分享:
例如:孩子撒了一桌子水。
错误做法:训孩子:“你怎么这么笨?连个杯子都拿不住。”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。
结果: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,事情一团糟,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、打人解决问题。
正确做法:安慰孩子,让孩子把桌子擦干净。
结果:孩子得到的谅解,马上向大人道歉,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。孩子学会宽容。
又如:孩子考试没有不及格,并被叫家长
错误做法:训孩子:“你看你,考这么点分,你也不嫌丢人?你看谁谁,人家怎么就能考。
结果:孩子会想“我完了,我这么笨,学不好了,再怎么学也学不好。”
正确做法: 安慰孩子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,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,然后解决它。并鼓励孩子下一次努力。
结果: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,心里想:“我要努力,不辜负爸爸***期望,我一定行。”
又好比:孩子作业写得潦草。
错误做法:发火:“怎么写的这么乱,你就不能写好点?”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。
结果:孩子茫然,不知所措。
正确做法:严肃地、平静地对孩子说:“孩子,我已经说过了,写不工整要重写,因为不工整,老师看不清楚,(讲述写字规范,横平竖直,大小一致。)
结果: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,心里想:“比刚才的字有进步,容易。”充满信心。
其实对于新手父母来讲,管教孩子就如同孩子的蹒跚学步一样,需要循序渐进,不可急躁。希望我们的父母都可以与孩子共同成长。